欢迎关注海真乾元文化
海真易经教学培训海南海真易经学院海真乾元文化传播-中华海真国学易经培训中心-图6海真易经海真乾元文化传播-中华海真国学易经培训中心-图4海真乾元文化传播-中华海真国学易经培训中心-图5
在线报名

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海真国学易经在线”公众号

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热线电话:400-116-9500

发表于:2016.03.11 来源:禅道文化 作者:禹幼慧 浏览次数:3602
分享到:

        禅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以其后来居上的特殊魅力,犹如一簇瑰丽的奇葩,缕缕馨香五星四溢,在渗润人们智慧的同时,又似一泓净水清洗着人们的烦恼忧愁,真正踏进禅的国度,您便会获得生活的智慧和艺术,从而坦然面对生活,对启迪智慧,培养爱心,承担起人生的责任有重大作用。


        在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的今天,学禅也成为一部分,参禅已成为一种时尚,在现实中,人们对禅的理解不一。

(一)禅之释义
        禅亦名禅那,古代禅师下的定义各不一样,鸠摩罗什意译为思维修,玄奘译为静虑,也有译为冥想的,都是讲维真帝。静息念虑,心注一境,即所谓定(止),静(观)双举,音(禅那),意(定慧)兼用,简称为禅。源者,是一切众生本觉真性,亦名佛性,亦名心也,悟之名慧,修之名定,定慧通称为禅那。背尘合真,方名禅定。

        禅定是佛教各宗派最基本的修行方式,为其所共有。由禅定而引发智慧,定慧结合,从而达到成佛的目的。十六观禅,是说在禅定中观想日、水、地、宝树、八功德水、总、华座、像、一切色身相、观世音、大垫至、普、杂、上辈上生、中辈中生、下辈下生等想。三昧,旧称三摩帝,意为定、正受、调直定,正心行处,息虑疑心等,是佛教的一种修行方式。

        禅具备理和行两个方面的意义,宗密认为禅那理行者,此之本源是禅理,忘情契之是禅行,故云理行,对于禅之理与行的关系,宗密如是说:言本无事者,是所悟理。谓心境本空,非今始寂,迷之谓有,所以生憎爱等情。情生诸苦所系。梦作梦受,故了达本来无事,即丧已忘情。情忘即度苦厄,故以忘情为修也。大概意思说人的心性本来空寂“无事”,由是非善恶所“迷”,为憎爱等情所系。通过修行复原“本来无事”,即是“悟理”。

(二)禅之类别
        禅作为修行法,至为广泛。凡通过通行而达到一定境界者,皆可称之为禅。
婆罗门仙人所修为非想非非想禅,小乘修四谛十二缘起禅,大乘修六度禅,法相宗修五重唯识禅,天台宗有三谛三观禅华华平宗有十玄六相法界观禅,真言宗有三密瑜伽禅,还有一味禅、五味禅等等,或直接或间接,或积极或消极,很不相同。

(三)禅之境界
         要达到禅的境界,必须要有一定的渐悟和顿悟。根据达摩所传四卷本《楞伽经》所讲,众生同一真性,客尘障蔽而不显现。慧能《坛经》反复申说,如谓菩提般若,世人本自有之“被忘念浮云盖覆自性,不得明朗”、“即时然,还得李心”,“一念若悟,即众生是佛”。即顿悟,即而慧能为代表的中国禅学的主要特征顿悟。

         禅的境界是无限的,中国之见性禅或无念禅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境界呢?也就是悟后成佛的光景呢?一般来说,只能是自己体验。即俗谓:如人饮水,冷热自知“,一些悟禅之人也有描绘其感受的。
有说,见性后,一真皆真,所谓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那时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轻轻翠竹,总是真如,大地山河,皆为佛境。石头凡块,概属菩提,嬉笑言谈,真心妙用。扬眉瞬目,佛法宣流,五薀变为佛性。“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爱,想,行,识亦复如是。”……不少悟禅之人对其理解不同,但归于一点,都体现于悟者一身之中,从而达到实性或中道之境。

         禅之境界一般与自然分不开。对于一般禅者来说。有一定时间的闭关。他们为了达到某一种境界,他们其中有人在山、水中追寻灵感,宗大自然中获得启发,他们远离世俗,把山、水融于自己的生命之中,即万物一体,故山不再是山,水不再是水:他们都具有生命,所以人与物都是不可分割的生命总体的部分,人与山、水相互并着。

(四)禅之根源
         1、如来禅:释迦摩尼以言语传授的,后来由弟子和再传弟子记录下来并加以论述,便形成为经律论三藏,历代学徒从三藏中修习到的禅学,叫做如来禅。

         2、祖师禅:据禅宗文献记述,释迦摩尼除以经传其禅学外,还有离开言语,以自心直接传与其打弟子摩诃迦叶之心,即心印,也就是默许的禅法。诺佛代代相传,叫做:“教外别外,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此传授至其第二十八代菩提达摩与南朝刘宋进来到中国传授,达摩为中国禅宗三初祖,叫做祖师禅。

(五)禅宗出现
       楞伽宗的分裂
       在弘忍的门徒中,神秀早为上座和教授师,学问地位没有人跟他相比,几乎成为弘忍的公认嗣,但是,真正以衣法与神秀,需要一定合法形式,一日,弘忍宣称要选择法嗣,令门人各抒己见,写成一倡。让他挑选。
神秀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试,勿使惹尘埃。

        众人认为此偈无人能及,然而弘忍却不以为然认为此偈只到门前还未入门,正在此时,在寺院做杂役工不识字的慧能,请人代写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神秀和慧能的这俩首偈颂显示出了俩人不同的禅学思想,慧能此偈受到弘忍的赏识,因此传钵为他,然而,慧能当时的地位很低,受到的他人排挤,一路受神秀派的追杀,后来,出现慧能为六组,神秀为禅宗七祖的局面。
        慧能潜心修禅,把佛教信仰的东西真正带入人们的内心世界,断绝苦因,悟涅槃境界,人们的心灵便得到了洗涤。慧能禅学非宗教化的倾向,使他和中国的儒家学说结合起来,增添了中国文化的内容,化解了人们心中的彷徨和痛苦。

(六)禅之特性
         禅文化是中国文化之一,它的意义非凡。

(1)抽象性
         禅文化具有抽象性。慧能是不识文字却能“悟道”的开山典范,在他看来,任何语言、文字,只是人为地枷锁,它不仅是有限的,片面的僵死的死的一外在的东西,不能使人去真正把握那真实的本体,而且正是由于执着与这种思辨、认识、语言,反而束缚了害了,阻碍人们去把握禅文化不可表达还要表达,既不能落人平常的思辨,理性和语言,难传达,表示某种意蕴。

(2)偶然性
          悟道不应该也不可能借重或依靠任何外在的权威偶象。禅家强调自解、自立、独往无前,以主破除迷信,呵佛骂祖。

          悟道得禅不在于勉强身心去刻意修道寻找,而应该在普通人无差异的日常生活中,在一定积累后,随着某种机缘,一点即破,经由这种独特途径,去到达那真实本体。

(3)自然性
           禅宗讲的是“顿”悟,它所触及的正是时间的短暂,瞬间与世界宇宙,人生的永恒之间的关系问题。
 禅宗常说有三种境界。
第一境界“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道。”
第二境界“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第三境界“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4)超越性
(5)顺神志
(6)重解悟
(7)超验性
(8)主客二分
(9)主动性
 
(七)禅宗艺术

1、禅与哲学
       哲学的意义,主于真,所以是理智的化身:宗教的意义,主于善,所以是精神的寄托,艺术的意义,则主与美,所以是感情的宠儿。构成中国艺术的底蕴的哲学思想或艺术理论不是一个单层次的,而是多层次的,他不仅结合儒家等学派的思想,也吸取了禅宗的教义。并将他灿烂的发挥到了艺术的境界之中。

2、禅之美学
       悟往往可以使吾人达到解脱束缚于精神的自由境界,而这个境地是从感性当中整个地解放出来,因此意味着解脱束缚而取得自由,不执着于一物,也不执着与观念,才是真正的悟。悟是心我合一,也是心物合一,因此它是吾人与万物所共同具备之心,所谓清净圆明,虚灵透彻,卓然而独立者也。

       从另一方面来说。从束缚之下的解脱,同时也可以解释为从习惯、传统、公式、法则等的重压之下的解脱,即所谓的“习心”。

      禅之美学还有其单纯、深妙、孤高、若淡若疏、静、直接等特点。

3、禅与书法
      禅是洞彻生命的哲学,教人识心见性,将人的生命宇宙化、自然化,书法是表现生命的艺术,任人写心写性,讲汉字生命化、情感化。禅家见性而忘情,书法家得意而忘形,但俩者都以对自心自性的彻悟来观照人生和宇宙之心一通与真如,遣除杂念与执著的瞬间,自我真心与宇宙之心融为一体,生命进入一个心体亦空,万缘俱寂”的自在之境,所以书法字字飘逸洒脱,字字有生命的表现。

4.禅与诗
      诗与禅是两种不同德意识形态,一属文学,一属宗教。诗的作用在于帮助人认识世界和人生;禅的作用在于引导人否定客观世界   的真实性,泯灭人生的意义。它们的归趣显然不同;然而,诗与禅都需要敏锐的内心体验,都重启示和象喻,都追求言外之意。这又促使它们有了相互的沟通。诗人把自己的禅之思想融入到诗中,他们总是有意无意地表现了禅理,禅趣。而禅师爷和诗人酬唱:吟诗,在诗中表现他们对世界和人生的观照和理解。禅对诗的渗透,一方是以禅入诗,另一方是以禅喻诗,如王维的《鹿柴》,就形象地表明禅之思想。

5.禅与绘画
      佛法东被,给中华民族增加一份坚强无比的活力。
      迄至西汉末叶,佛教理论及其艺术的传入,给中国绘画艺术带来了一种崭新的风格。把佛学融入绘画之中。画不仅是一幅画,并具有动感和生命力。

      宋人标称“墨戏”,明人始昌“画禅”,画与禅不可分割,故禅家兴,绘道昌,禅宗冷而画坛冷落。中国画名家无不俱禅家精神,他们的作品,无不是禅境的示现,画与禅不可分离,画即是禅,它们拥有共同的质地。
禅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魅力四射的特种文化已在传统文化中一枝独秀。禅学是一门高深的课程,也是人们解脱心灵束缚的一种思想。它虽然有点消极,但是人们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禅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每一个人的心灵中,都要留出一块净地,让禅来洗涤现实之中的重压和矛盾。
 
 

                                                                                                                              

 

文章来源:海南海真易经学院

文章标题:禅

本文地址:http://www.hzqywh.com/chandaowenhua/28.html

版权所有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来源

上一篇:等待上传中

下一篇:国学与禅--中国心性之学